close


法老的國度:古埃及文化史

作者:蒲慕州/著 
出版社:
麥田 
出版日期: 2001年03月08日  
語言:繁體中文

♡▫▪書籍介紹

內容簡介
 
對于西方人而言,古埃及的歷史文明是他們認同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,雖然事實上埃及文明在伊斯蘭進入埃及之後中斷了千余年之久,而歐洲人要到1 9世紀才開始逐步地重新認識古埃及。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,埃及學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古典學科,是歐美各國用來證明其文明歷史悠久的一個指標,而任何社會若能發展這些有“無用之用”的學問,都會被認為是富裕而有文化涵養的,包括近20年來持續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的日本人。埃及本土的學者在近數十年中也逐漸崛起,試圖由昔日西方帝國主義學者手中取回對古埃及的研究和解釋權。他們有地利之便,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中,但他們是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一個和伊斯蘭大不相同的古代文化,仍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。

早在三千年前,埃及即以強大的國力獨霸一方,而其象形文字、宗教理想與金字塔等豐富的文化內涵,更成為後代史家不斷研究的對象。

本書從地理與人文角度切入埃及的發源初始,再由金字塔與信仰、文化的關系,深入介紹埃及的文藝與生活。 

如同生命中許多事情一樣,進入古埃及的世界,是一種偶然。若不是1975年秋天的某日,在現已消失了的台大7號館附近樹下,與一位來自新英格蘭的學子談到如何可以追尋希臘羅馬古典文明,得知有所謂的埃及學(Egyptology),若不是為了設法接近心儀的友伴,我不大可能申請布朗大學(Brown University)的埃及學研究所。而若不是卡密諾斯(Ricardo A.Caminos)教授心血來潮,自埃及南方沙漠邊緣來信接受我的申請,我更不可能一頭進入一個完全陌生而又遙遠的國度。當然,那時我早已听說過金字塔與木乃伊,但是對于產生它們的社會,對于那個社會里人們的信仰與價值,生活與習俗,卻是毫無所知。20多年過去了,雖然累積了較多的知識,可以在學校中稍解年輕學子之惑,但仍不能說對埃及有全面性的了解。畢竟,要完全掌握4000年歷史文化的發展和特質,是遙不可及的理想。但我也不以為這是什麼大問題——任何形式的歷史研究不都是以有涯隨無涯?問題是,這有限的知識能有什麼意義?

對于西方人而言,古埃及的歷史文明是他們認同的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,雖然事實上埃及文明在伊斯蘭進入埃及之後中斷了千余年之久,而歐洲人要到19世紀才開始逐步地重新認識古埃及。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,埃及學已經是一門重要的古典學科,是歐美各國用來證明其文明歷史悠久的一個指標,而任何社會若能發展這些有“無用之用”的學問,都會被認為是富裕而有文化涵養的,包括近20年來持續在埃及進行考古研究的日本人。埃及本土的學者在近數十年中也逐漸崛起,試圖由昔日西方帝國主義學者手中取回對古埃及的研究和解釋權。他們有地利之便,力量正在逐漸形成中,但他們是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一個和伊斯蘭大不相同的古代文化,仍是個相當有意思的問題。

對于中國人而言,埃及文明也一直是教科書中贊賞的對象︰金字塔與神廟、繪畫與雕像,呈現了其高度的工藝水準;木乃伊所代表的對永生的信仰,似乎也相當能為人所接受,畢竟中國也有相似的神仙道術。但是自19世紀末以來,一百多年的時間,中國人畢竟沒有機會,可能也沒有必要發展埃及學。在這21世紀的門檻上,經濟和文化有了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趨勢。這也許是一個更深入了解各種異文化的機會,因為,多了解異文化,其實也是了解自己的另一種方式。這本古埃及文化史,基本上是個人的一隅之見,不論是在資料的詳盡和史實的解釋方面,都難免有所遺漏或謬誤。不過我目前的目標只是要提供給讀者一本大綱式的簡介,一方面給讀者一些基本材料,另一方面也設法留下一些線索,好讓讀者將來有機會時能繼續探索埃及或其他地區的歷史與文化。至于對古埃及研究和文化和知識立場問題,我在第一章中略有所論,此處不贅。

如果每一本著作都有可以致謝的對象,那麼本書也不例外。給予我最多的鼓勵和最嚴厲的批評的,仍是我長久的友伴秉真,她的寬懷和容忍,慧識和幽默,不以我在智識和情感上的淺薄為意,雖不足為外人道.卻是我最重要的支柱。歆笛和歆嵐雖不以為她們的父親有何過人之處,但似乎也覺得她們和古埃及有某種關聯,本書也許可以作為一件紀念。若書中有任何不足之處,希望有心的讀者能予以指正,以供他日修訂參考。 

目錄

序言
第一章 千載揭秘——探索古埃及文化
第二章 荒漠甘泉——地理與人文環境
第三章 篳路藍縷——文化主體之成形
第四章 萬丈光芒——金字塔的陰影
第五章 天上人間——信仰與生活之互動
第六章 戰國風雲——誰盛誰衰
第七章 文采飛揚——文藝傳統之建立
第八章 意氣風發——由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
第九章 踵事增華——信仰或藝術?虔敬或浮夸?
第十章 回光返照——傾圮的能否復興?
第十一章 薪盡火傳——古埃及文化之蛻變
年代表
圖版出處
書目

※  資料來源 :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china/chinafile.php?item=CN10007870



Melody的閱讀隨筆~*

這本書看了好久
看了2個多月
終於在今天看完囉 !



上學期報名了一個歷史讀書會
在10/18(六)當天
國內研究埃及史的權威   蒲慕州教授
將蒞臨讀書會      為我們介紹古埃及
為了在當天能進入狀況
我還特地買了蒲教授的這本著作    先行閱讀


對許多人而言     "古埃及"    是一個遙遠又神秘的國度
很多電影和MV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
其實早在高中時期     魚就在書店看過這本書了
當時就很想買回家     只是擔心內容太艱澀
如果讀不來    到時候又淪為書架上的裝飾品
白白浪費$
這回趁著讀書會     終於狠下心把它帶回家囉 !
決心一口氣把它讀完
基本上      書裡提到的這些法老王的名字我都曾耳聞
他們生平的一些重大的事蹟也約概知曉
不過由於背景知識不足    加上閱讀時間斷斷續續的
有時隔了好幾天才又拿起來看
所以腦袋瓜裡對於知識的建構不太連貫
不過      還是很開心可以從這本書裡頭一窺古埃及的生活面貌
粗略地知道他們不同文化時期有不同的特色
看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想法是.....
天啊~~~   古埃及神明的名字好複雜歐
我大多知道每個神明擁有怎樣的職責     庇祐老百姓哪些生活層面
可是要我喊出他們的名字       卻又叫不出來....



這次參加讀書會    還學到了一項有趣的知識唷 !
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會說去世的人要去"西方極樂世界"了   
為什麼人去世不去"東方"  "南方"   "北方"   "前方"  "上方"......
卻偏偏要去西方?    
原來這種說法和古埃及文化有關
因為古埃及去世後都葬在尼羅河的西方
尼羅河西方是死者的世界    東方才是生者的世界
這就是金字塔   人面獅身出現在尼羅河西方的原因
此外
古埃及人也相信有來生    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也能過著和人間一樣的生活
他們深信那個世界是美好的
於是他們的壁畫中畫滿了瓊漿玉液    宴會活動     成群的奴僕一如死者生前般服侍著主人.....
這完全是埃及人對死後世界的寄託與渴望
這就是"西方極樂世界"的由來
西方文化也深受埃及文化的啟迪
他們信仰的基督教"天堂"觀      其概念與埃及死後世界密不可分
而近代以來    世界各國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
所以大家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死後的靈魂當然是到西方嘍...
其實追本溯源    "西方極樂世界"的概念並不是來自歐洲
而是來自古埃及.....


呼~~終於看完這本書了
其實魚內心一直有個恐懼
很擔心自己教書教久了      大腦會僵化
所知所能會故步自封地侷限在現有的框架裡
日積月累後      所傳授的知識會跟不上時代腳步
也因為有此顧慮     
所以才不斷提醒自己      腦袋瓜要持續充電
嗯~~~   今晚稍做休息    明天就要馬不停蹄地閱讀下一本書囉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od0953 的頭像
    mood0953

    C'est la vie

    mood09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